本文转自:珊珊三丫头智赢策略
在惠州西湖的西北角,有一个叫“丰渚园”的地方,它是岭南风格的古典园林,充满水乡风情,不仅有老故事,夏天来还能好好赏荷花,许多本地人及外地游客都爱来这儿玩。珊姐姐这次来惠州惠城,也专门来了一趟丰渚园。
丰渚园,这名字背后隐藏着这里的变迁与历史,“丰”字,惠州西湖最早其实叫“丰湖”,因为以前这湖里的东西特别多,而且湖水还能浇周边的农田,帮老百姓种出好庄稼、有好收成,能让人过上宽裕的日子,所以用了“丰”字。“渚”字,意思就是水里的小块陆地,简单说就是小沙洲。这样的丰渚园,会有什么看有什么玩的呢,跟珊姐姐出发,看看有什么看点?
第一、在入口区左右两侧各有一棵高龄细叶榕,这是植而来的珍稀古木,如同“镇园之宝”守护着丰渚园。现场见到很多小姐姐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这里拍照。
第二、往内走,主入口处的天然太湖石(又名窟窿石、假山石),是岭南已引进的最大一块,重达63吨。其形态符合“皱、漏、瘦、透、秀、绝”之美,顶部形似飞鹅展翅,呼应惠州“鹅城”之称。
智赢策略
第三、再入内走,就是多处特色建筑,包括有五龙亭、知鱼轩、文昌阁、镜水云岭假山群、凌波画舫及琴韵斋、丰渚十桥、荷花亭、畅远楼。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湖西面荷花亭和畅远楼,它的前身是古代的丰渚亭(已不存在)。1916年为纪念惠州名士江逢辰改建为“江孝子亭”,江逢辰是著名孝子,曾辞官侍母,母丧后守孝三年,终因哀痛过度病逝。因亭畔遍种荷花,仲夏盛开时香远溢清,又称“荷花亭”。这座这的台基为正方形,亭顶圆形飞檐翘角似荷花,体现“天圆地方”学说。畅远楼,可登高远眺西湖全景,也是观赏“鹤鹭祥舞”景观的最佳地点。
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之美下,观赏荷花又是另一种韵味。八月的惠州丰渚园,荷花虽已迈入尾花期,却褪去了盛夏的热烈张扬,多了份含蓄温婉的韵致。那些未曾完全凋零的花朵与饱满的莲蓬相映成趣,荷叶也从纯粹的碧绿渐染浅黄,如同给荷塘披上了一层温柔的滤镜,每一处角落都藏着不逊于盛花期的美。若想捕捉这份独特景致,这几个私藏角度千万别错过。
第一个角度是荷花亭东侧的九曲回廊。站在回廊中段,透过木质栏杆的缝隙望向荷塘,能将“亭、荷、水、天”四重景致框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。此时的荷花或斜倚水面,或半垂花瓣,偶有蜻蜓停在莲蓬上,风吹过,泛黄的荷叶轻轻摆动,光影在水面上跳跃,随手一拍都是带着岁月静好的画面。
第二个角度藏在假山群下的亲水栈道。这里离荷塘极近,低头便能看见清澈的水中,荷花的根茎与游动的小鱼相互映衬。抬头时,半开的荷花恰好与假山的嶙峋怪石形成对比——柔美的花瓣与坚硬的石头碰撞出奇妙的视觉效果,尤其是清晨带着露水时,水珠挂在花瓣边缘,折射着阳光,让尾花期的荷花多了份晶莹的灵动。
第三个角度是畅远楼的二层露台。从高处俯瞰,整片荷塘的全貌尽收眼底。尾花期的荷塘不再是清一色的浓绿,浅黄、深绿、粉白、褐红交织在一起,像一块色彩丰富的织锦。偶尔能看到小船划过水面,留下一道道涟漪,惊扰了栖息在荷叶上的水鸟,动静之间,更显园林的生机。
最后一个小众角度,是东坞荷香区的石拱桥侧面。蹲在桥边,以桥身的弧形为背景,将远处的文昌阁与近处的荷花、莲蓬纳入镜头。此时的莲蓬已变得饱满,褐色的莲子若隐若现,与粉白的残荷、古色古香的阁楼构成一幅层次感极强的画面,既有自然的野趣,又有园林的雅致,完美诠释了尾花期荷花“虽残犹美”的意境。
八月的丰渚园,没有了荷花盛花期的人潮拥挤,却更适合静下心来欣赏荷花的另一种姿态。这些藏在角落的视角,不仅能捕捉到尾花期独有的韵味智赢策略,更能让人在清幽中读懂荷塘与园林交融的诗意,留下属于自己的夏日记忆。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